第二十六次全国消费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青年学者论坛成功举行
2023年11月18日,由西南财经大学、消费经济学会主办,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承办的以“中国式消费现代化与数字化变革”为主题的第二十六次全国消费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消费经济学会会员代表大会在成都举行。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文科资深教授洪银兴,西南财经大学原校长王裕国教授,西南财经大学原校长卓志教授,西南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志生教授,重庆工商大学原校长杨继瑞教授,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校长刘长庚教授,湖南省教育考试研究院原院长、湖南师范大学唐未兵教授,湖南工商大学柳思维教授,山东大学臧旭恒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刘怀德教授,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田学斌研究员,西安财经大学副校长吴旺延教授,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金杨华教授,以及23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等参会。会议得到国家社科基金社科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项目和优秀社科学术社团奖励性补助项目资助。
11月18日下午,由消费经济学会主办的第二十六次全国消费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青年学者论坛在西南财经大学光华裙楼2201教室顺利召开。此次青年学者论坛由《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杂志编辑李振新主持,《经济学动态》杂志编辑何伟、《商业经济与管理》杂志编辑孙豪进行点评,共9名青年学者在现场进行论文汇报交流。
图1《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编辑李振新主持论坛
山东师范大学宋明月副教授汇报的题目是《慢性病冲击与居民生活质量——基于主观幸福感的客观消费视角的研究》,她从占全体居民人口三分之一的慢性病群体出发,关注慢性病对慢性病家庭生活幸福感和消费状况的冲击,并检验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对改善慢性病家庭生活质量的作用。研究发现,慢性病家庭生活质量显著低于健康家庭,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能够削弱慢性病冲击的生活质量的负向影响。
图2 山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宋明月
浙江工商大学曹肖烨汇报的题目是《城市功能转型与消费型城市发展比较》,她基于城市功能转型的一般化规律,从消费主体、消费客体和消费环境三个维度构建消费型城市指标体系,测度中国54座城市的消费功能建设情况。从国际视角借鉴国外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发展特点,为我国推动城市功能转型和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参考经验。
图3 浙江工商大学曹肖烨
陕西师范大学朱雅玲副教授汇报的题目是《住房价格、潜在收支与劳动力城市选择研究》,她从住房价格对劳动力的流动城市选择的角度出发,通过劳动力流入备选城市的潜在收入和支出数据,实证检验房价对劳动力城市选择决策的具体影响、相关机制和异质性问题,发现城市房价上涨既能通过提高劳动力收入财富提升劳动力流入概率,也会提升劳动力生活成本和减少就业机会降低劳动力流入概率,生活成本和就业机会是后续城市吸引劳动力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
图4 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朱雅玲
四川大学朱赵达副教授汇报的题目是《社会保障抑或自我保险:失业冲击何以影响中国家庭消费》,他从社会保障和自我保险即储蓄两个角度分析事业对中国家庭消费的影响。针对多位学者提出这失业率与消费表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展开失业冲击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研究发现,尽管事业冲击导致家庭收入降幅较大,但家庭消费支出仅下降6%左右,且集中于在外饮食、交通通信等与工作紧密相关的消费项目,中国家庭更多的利用储蓄等家庭自我保险应对收入冲击。
图5 四川大学副教授赵达
安徽财经大学刘伯凡讲师汇报的题目是《数字经济发展如何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来自中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的证据》,他针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探讨电子商务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女性互助家庭的消费影响高于男性互助家庭,对经济水平高于平均水平的家庭消费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电子商务的消费促进作用主要以增加农村居民的服装消费和日常用品消费为主,主要通过增加居民的消费渠道来实现。
图6 安徽财经大学讲师刘伯凡
扬州大学刘力欣讲师汇报的题目是《Does the NFT market Interact with major financial markets? Evidence from a quantile approach》,她围绕日益获得关注的NFT市场的有效性和效率,深入探讨NFT市场与主要金融市场之间的相关性。利用221天内来自508个NFT的数据,创建了四个不同的NFT市场指数来监控不同投资组合的波动性。采用LASSO分位数回归方法,揭示了在异常熊市和牛市条件下NFT回报与主要金融市场之间的实质性相关性。此外,通过对Twitter上与NFT相关的用户生成内容的情绪分析,发现了情绪与不同市场状况以及加密货币与市场状况之间的联系。
图7 扬州大学讲师刘力欣
河南工业大学赵素芳讲师汇报的主题是《经济现代化视域下新经济驱动新消费:机理、现状与路径》,她从新经济和新消费的概念出发,研究“新经济—新消费”的良性互动循环,发现新经济与新消费通过“多维现代化”和“人民生活现代化”的作用途径协同促进经济现代化的发展。当前,中国新经济驱动新消费发展过程中尚存在供需错配、新经济发展不平衡、监管不足等问题。未来应通过促进新经济高质量发展、降低新经济发展差异、完善监管制度优化新经济促进新消费的发展路径。
图8 河南工业大学讲师赵素芳
安徽工业大学武优勐副教授汇报的主题是《商业健康保险与家庭旅游消费: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他通过消费者行为理论分析商业健康保险对家庭旅游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商业健康保险可以通过减少家庭预防性储蓄来促进家庭旅游消费,同时,商业健康保险可以激发居民旅行意愿,让他们“敢消费”、“愿消费”。
图9 安徽工业大学副教授武优勐
南京财经大学温兴祥副教授汇报的主题是《宗族、创业人口选择和农村流动人口消费》。温兴祥副教授关注潜在有机会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的农村流动人口,从宗族视角出发,分析千古流传的宗族文化演变过程及其对创业的影响和支撑,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宗族对农村流动人口消费的影响。
图10 南京财经大学副教授温兴祥
消费经济学会于2015年正式注册登记成立,业务主管单位是教育部,登记管理机关是民政部,挂靠指导单位是西南财经大学。消费经济学会着力打造的“全国消费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2020-2023年连续第4年获国家社科基金社科学术社团会议类主题学术活动立项资助。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和中宣部确定为“重点联系全国性社科学术社团”。
(消费经济学会秘书处整理)